五月的校园,草木葱茏,生机盎然。5月23日下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足球场上欢声笑语不断,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游园会在此拉开帷幕。本次游园会设计12个创意项目,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心灵世界,学习心理知识,为青春成长注入“心”能量。
多元互动,在趣味中传递“心”知识
“传球!绕过去!加油!”在“心波流转”游戏区,学生们十人一组,以S形路线传递篮球,团队协作的默契与速度比拼点燃了现场热情。
随后“心跃同行”更是让人兴奋,三支队伍骑坐在彩色“毛毛虫”道具上,喊着整齐的口号奋力前行,短短30米的赛道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纽带。“一开始觉得骑毛毛虫很滑稽,但真正配合起来才发现,每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一(2)班学生彭浩文感慨道。
自由活动区则充满艺术与治愈气息。在“心纹成林”展板前,学生们用不同颜色的指纹为“心灵之树”添枝加叶,五彩斑斓的纹路交织成独一无二的成长印记。“原来我的小情绪也能成为一幅画!”高二(2)班丁珺玥在指纹树旁拍照留念。一旁的“心驿传乐”互动区人气高涨,学生们将烦恼投入“坏情绪”盒子,同时分享自己的“小确幸”,并随机抽取他人的快乐纸条,收获糖果与暖心祝福。“看到有人写‘今天食堂的炸鸡排超好吃’,我也跟着笑了,快乐真的会传染!”一名参与者说道。
以心育心,构建温暖成长生态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要让知识“活”起来。游园会设计融合积极心理学理念,将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主题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实践场景。例如“心型同塑”项目要求学生根据随机图册摆出创意造型,既考验应变能力,也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心芒缀辰”星图则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闪光点,打破“追求完美”的焦虑,学会悦纳自我。
活动现场,15名学生志愿者化身“心灵向导”,协助维持秩序、讲解规则。高一(1)班志愿者刘欣怡表示:“作为协助者,我不仅学到了心理知识,更感受到帮助他人的成就感。”学校心理教师刘芳全程观察学生表现后指出:“许多孩子在游戏中展现出课堂上少见的一面,这种场景更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和创造力。”
润物无声,让关爱蔚然成荫
夕阳西下,游园会在班级合影的快门声中落下帷幕。足球场上,指纹树展板已被填满,两个“情绪盒子”里塞满了纸条,见证着少年们最真实的喜怒哀乐。这些承载心事的纸条将被整理成册,成为后续心理健康课的鲜活素材。
“心理健康是人生幸福的基石,我们希望通过系列活动,让‘关爱自我’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本次游园会不仅是宣传月的亮点,更是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起点。未来,学校将继续以课程、活动、咨询“三位一体”的模式,构建全员参与的心理支持网络,让每一颗年轻心灵都能在包容、温暖的土壤中自由生长。
这个五月,花香与心香交织,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用创意与温度书写了一份独特的“心灵答卷”。当学生们带着笑容离开球场时,他们的行囊里不仅装着糖果和奖章,更满载着对自我的认知、对同伴的理解,以及对未来人生的积极期待。
图文来源:心理辅导室
初审:姜 磊
审核:周晓晓
编辑:盛 晖
审定:闵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