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越来越潮学生不再抵触
图为华师一附中校服
图为光谷四小校服
图为水果湖高中校服
楚天都市报记者柯称张屏张裕肖杨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士峰
天气渐凉,武汉各中小学开始陆续向新生发放秋季校服。“前几天领了毛衫、衬衣、西裤三件套,款式比我们读书时强太多了,感觉质量也不错。”汉口一所小学的家长李女士说。近日,楚天都市报多路记者走访发现,近几年武汉中小学校服越来越潮,学生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现象
各式校服百花齐放
有老师穿着拍结婚照
武汉地区中小学校服的改良,最早引起关注的是华师一附中。该校校服分为正装和休闲装,正装为白衬衣配深蓝色西服,女生搭配红、白、黑格子裙,既端庄稳重又活泼。该校学工处主任汪义芳表示,校服不光学生喜爱,就连老师都爱不释手,前几年该校一名生物老师和政治老师结婚,还借高三学生的秋季正装校服拍摄“校园婚纱照”,引发网友热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服让人眼前一亮。即便是简单的夏装,也有如育才实验小学的小格子衬衫、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的亮黄色T恤、蔡甸区奓山中心小学的蓝色POLO衫等个性款式。网上还出现了“武汉最美校服”排行榜。其中,水果湖高中的校服被一致点赞,去年还登上过微博热搜话题。韩式小西装、白衬衫、短裙、过膝袜——网友们称,穿上这套校服就像偶像剧中的男女主角,让人感慨“生早了”。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武汉春秋季校服仍以运动服为主,不过在面料和设计上都进行了升级,配色更是各具特点。另外,运动服中的棒球服由于更接近制服样式,越来越受青睐。武汉市中北路中学、洪山区广埠屯小学、洪山区武珞路小学等不少学校都采用棒球服。
一些学校还将办学理念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广埠屯小学夏装校服是绿色POLO衫配卡其色短裤,寓意学生像树苗一样在土壤里茁壮成长;春秋校服以蓝、灰色为主,袖子是打眼的亮黄色,寓意孩子们同向日葵一样向阳而生。还有很多学校,将校徽元素、学校主色调等,融入校服设计中。
变迁
“面口袋”校服少了
英伦韩日风流行
“我刚进校时,学生穿的都是涤纶运动服,里面有层网子。其他学校也一样,学生都穿得松松垮垮,因为家长想多穿几年嘛。”广埠屯小学副校长舒畅回忆,她在该校工作20年,校服经历了3次换代,越来越符合现代审美,也越来越舒适。
育才小学家长刘先生是80后,他简直不愿回忆儿时的校服。“几乎没有人穿得合体,校服设计得很宽大,冬天连棉袄都罩得住,简直就像装面粉的袋子,所以也被称为‘面口袋’校服。而且那时流行山寨名牌,质量不敢保证,现在都是正规厂家生产。”刘先生说。
“现在家长对校服美观、合体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首先看样式,再看价格。”武汉纺织大学“全国学生装(校服)校园文化设计开发研发中心”负责人、该校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李茜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长们都希望孩子穿得更时尚。
李茜介绍,目前较常见的新式校服主打英伦风,经典三件套(衬衣、毛衫、裤子或裙子)具有绅士气息,比较符合校园氛围。有些学校尝试日系校服,但小学生要戴红领巾,和水手服的飘带有冲突。有些80后家长偏爱韩系风格,虽然很帅气,但它一般是修身设计,需要一一量体,孩子不愿意穿得那么紧。
对于未来校服的设计方向,李茜介绍,现在已有学校提出,希望做新中国风的校服。男生是立领衬衣和裤子,女生可以做民国校服款。不过中国风要用棉麻材料,所以价格偏贵。
价格
公办校看重性价比
民办校套数更多
校服改良后会不会越来越贵,增加家长负担?记者了解到,目前武汉公办中小学,夏装校服每套单价一般在百元左右;春秋装如果是运动服,在150元到200元之间;英伦风三件套约在250元到370元之间,大多数家长都能承担。武汉市勤工俭学管理处副处长李军介绍,该市规定在采购校服时,各校要留出5%的校服对贫困生、烈士子女,进行减免。“民办学校上千元一套的校服肯定更漂亮,但公办学校更追求公平,看重性价比,不宜选太贵的。”李茜说,也有折中的办法,如之前江汉区一所小学想换英伦风校服,考虑到成本最后只定制了毛衫和裙裤,衬衣由家长自备。
民办学校方面,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校服包括西服四件套,夏季休闲装和正装,还有两套运动服,冬季配有活套棉袄,总价1300元左右。该校计划每几年更新一次款式,紧跟时尚潮流。
武汉枫叶国际学校小学校服共15件,包括运动服、西装、衬衣、马甲、棉袄等,还有一双运动鞋,收费1639元;初中和高中先发放13件,学生入学后再量身定做西装,除了运动鞋还有一双皮鞋,共收费2466元。
民办学校一般要求学生在校必须穿校服。枫叶初中学生家长温女士说,孩子到了知道“臭美”的年龄,统一穿校服给家长省了不少事,“算下来,服装花销不见得比读公办校大。”
声音
有家长希望每天穿
也有学生仍嫌丑
为什么一定要穿校服?这是很多人学生时代都有的疑问。
省实验中学书记艾建红说:“校服最大的作用是强化集体感,展现学生精神风貌。学生穿上校服就有一种身份认同感,自觉规范行为。校服还能提高学生安全性,学生在外如遇到意外,可以快速识别身份;学校组织外出活动便于管理,防止学生走失;校内管理也是这样,有外人进入校园一眼就可以辨认。”“穿校服还能避免学生之间产生攀比心理。”广埠屯小学副校长舒畅说,学校换新校服后,家长、学生都比较满意,不少家长提出,干脆多买一套,要求天天穿校服。武汉中学副校长李峰介绍,该校已把在校穿校服作为硬性规定。
采访中,多数学生都表示对校服比较满意,不过也有学生吐槽,嫌自家校服太土,每次一出校门就赶紧脱掉。还有女生反映,新校服挺好看的,就是夏天的白衣有点透,穿起来不大方便,希望能改进。“让校服更受欢迎,最重要的还是要漂亮起来。”李茜说,前几天她设计的校服走秀,小模特说这样的校服她愿意天天穿。另一方面,可以学习日本的学校,设置一些更衣室,学生在运动前才换上运动服。这样更利于制式校服推广,改变多数学校用运动服当校服的现状
校服采购幕后家委会唱主角
图为武汉纺织大学与企业合作研发的新中式校服亮相T台秀
□楚天都市报记者柯称张屏张裕肖杨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士峰
如果时光回溯十年,校服还是个很敏感的话题,因为各地曝光的一些采购猫腻问题,导致部分家长对学校产生猜疑;因为规则模糊,学校方面也觉得“压力山大”。不过近日记者采访时发现,由于家委会的作用越来越大,校长们都能很轻松地谈论校服,“采购的钱一分都不会经过学校,自然不会出现问题。”
征订
家委会唱主角
有的班级还买了班服
“这几年征订校服比以前容易多了。”这是武汉多所中小学校长共同的感受。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校长左劲松说,虽说校服征订全凭自愿,但学校开学时发出的告知单,家长们100%都填了同意。后续工作主要由家委会负责,公开透明,这也免去了家长的顾虑。左劲松还介绍,该校约半数班级都由家长倡议,主动购买了班服。
水果湖二中也有很多班级自发购买了班服。该校七年级(3)班的班服是一件白色T恤,印有“雷神战队”字样。班主任雷唯房告诉记者,家长们希望能够定制一套班服,增加班级凝聚力,于是家长们自己设计定制,军训时学生们穿着这套班服,成了学校独特的风景线。
武汉市勤工俭学管理处副处长李军介绍,按照武汉市2014年出台的规定,公办中小学每三年只能征订一次校服,也就是小学一年级、四年级各一次,初中、高中阶段只能征订一次,同时规定每次征订数量不得超过夏装两套、春秋装两套,暂停征订冬装。确实需要冬装的,只能由家委会主导。
记者了解到,在该规定出台前,出于“怕出事”的考虑,个别学校甚至中断了校服征订工作。“教育部门的监管越来越严,学校工作越来越规范,家长对校服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所以我们收到的投诉也越来越少。”李军说,多数投诉是由于不熟悉政策造成的误解。
挑选
审美众口难调
家委会半年选定样式
校长们普遍表示,校服的改良,离不开家委会成员的无私付出。
洪山区广埠屯小学家委会主任董伟钛介绍,从确定厂家,到选择样式、谈价、试穿,到统计尺码、收付费,再到后期更换,家委会负责的琐事特别多。目前的两套校服是2016年开始筹备的,光定样式就用了半年,最终发到学生手中,前后历时近一年。“最纠结的是选样式,毕竟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董伟钛说,该校发动家长提供理想校服的图片,再由八九十名家委会成员和少部分校领导投票,选出一款蓝色棒球服。后来发现市面上80%校服都是蓝色,而且这款校服与武珞路小学校服“撞衫”,只能再调整。样品生产出来后,家委会还请学生试穿,拍照发到家长群里讨论。
除了款式,质量更为关键。该校家委会调研多家有资质的厂商确定了合作企业,并且索要了面料检测报告,可第一批样品还是出了问题,学生试穿一周就发现开始起球。在家长要求下,厂家又花了不少时间更换面料重新生产。“上届家委会的健康部部长,每周都要和厂家沟通,实地也跑了很多趟。”董伟钛说。
校服何时更新换代,一般也由家委会讨论决定。鲁巷实验小学几年前就尝试过西装校服,后来又换回运动装。该校家委会成员表示,考虑到小学生每天活动时间长,每周还有几节体育课,大家认为运动服的实用性以及性价比更好。
生产
标准越来越高
厂家直言赚钱不易
2015年6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同期,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校服的国家标准出台。“新国标对面料的要求相当高,需要定织定染,刚开始大家都很懵。”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开发新校服的武汉艾尔邦斯服饰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染色牢度中耐湿摩牢度要大于等于三级;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棉纤维含量标称值应不低于35%。“这两项是互相制约的关系,欧盟标准都没这么严。当时基本上没有面料达标,当然我们现在已经克服了这个问题。”他介绍,新国标出台后,生产成本提升了10%以上,但校服价格敏感,家长也会比价,因此价格只能略微上浮。
与此同时,一套校服一般要穿几年,所以需求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武汉纺织大学“全国学生装(校服)校园文化设计开发研发中心”负责人李茜说,校服生产企业的规模一般都不大,“最好的办法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比如建设校服生产链平台,同一种面料供不同城市的学校使用,避免撞款又能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校服的价格,实际上比市场上同类、同质量的衣服便宜得多。”华师一附中校服供应商之一,武汉耐英服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正明表示,校服应是良心工程,企业不能追求暴利。
期待
学生自主选择
而不是由家长代劳
怎样让校服更受欢迎?一些学生希望由自己选择样式,而不是家长代劳。武昌区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家委会挑校服的时候,其中有一位负责人是位奶奶,“她选的校服和我们审美观差异太大。”
而水果湖高中的校服能在网上走红,就是因为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家委会从50多套样式中选择,邀请了很多学生参与。洪山高中、华一寄宿学校等学校,还举行过学生校服设计大赛。“穿校服的是学生,应该给他们选择权。”李茜说,她有意让大学生参与校服设计,看他们喜欢什么款,因为他们也是孩子。她甚至觉得中小学生可以参与校服设计,不仅能形成校园文化,也是一次自我美育的过程。
采访中,有学校负责人和家长提出,校服避免了校内攀比,但有些孩子会对比其他学校的校服,能否全区统一样式。还有的地方校服由财政拨款统一采购,让家长省心、省钱,希望武汉也能实行。
武汉市勤工俭学管理处副处长李军介绍,武汉的汉阳、黄陂、新洲、蔡甸等区校服款式已经相对统一,各校可以选择不同的配色。每个学校需求不同,教育部门不会硬性规定。至于政府采购,近几年武汉市两会上曾有代表、委员提出类似的建议,但武汉目前尚不具备条件,“未来有可能向这个方向努力。